在中国共产党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第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ABC咨询机构正式发布“2024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共有1209所本科院校上榜。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综合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406位,位列陕西高校第19位,相较于2023年全国第414位攀升了8位。
2023年5月4日,学校隆重举行了百年校庆大会,齐心校友致贺词“百年芳华 英才辈出”,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革命先辈亲属代表习远平、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出席大会。在齐心校友对母校的巨大关怀,教育部、陕西省委省政府、榆林市委市政府对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入实施“六个一”战略举措,构建解放思想、作风建设、能力提升、追赶超越“四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经科教协同发展、产教城共生共融、政校企深度融合,走好本土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经过近三年来的砥砺奋进,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人才培养焕发新气象。唱好新生教育“三步曲”,扎实开展“五乐”育人,构筑“三全育人”格局。与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西北革命史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校史馆入选首批陕西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实践基地名单;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打造高水平红色校史舞台剧《播火者》、话剧《李子洲在1929》,话剧《李子洲在1929》入选教育部2022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舞台剧《播火者》获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竞赛二等奖;继2022年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后,2023年再次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最高奖。生源质量持续提高,2022年理工科位次提升近2800位次、文史类位次提升近500位次,2023年理工科、文史类位次再次分别提升2000位次左右,两年各类招生位次提升幅度位居全省第一。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在陕西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达95%以上,在武书连2023中国大学排名中毕业生质量排名较新生质量排名由E递进到C。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700余项,其中获得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6项、铜奖14项,创下历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中的最好成绩。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于2023年5月30日入校评估考察,充分肯定学校在红色文化传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成绩。
专业实力稳步增强,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优化专业布局,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科学研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红色基因传承”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学院、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创新创业学院,着力建好陕北民歌产业学院、非遗产业学院、氢能产业学院、ICT产业学院。与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建立“订单班”,联合百度设立“百度松果人才培养菁英班”,与天风新能源有限公司建立“新能源特色定向班”,与达内教育集团、新道科技公司、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等单位加强合作办学,硕果累累。生物科学专业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英语专业顺利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申请,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专业申请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7个专业申请工程教育认证,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与俄罗斯北方联邦大学合作举办国内首个石油工程专业办学项目,被评为“2023年度陕西省中外合作办学优秀机构(项目)”;财务管理、植物科学与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试点开展国际创意学院项目。入选省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陕西特色线上课程2门,获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1项、新农科项目1项,省级新文科项目2项、新工科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5项(2023年申报51项)。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且1项教学成果被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3位教师获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思政课程“教学能手”称号,1位教师获2023年度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标兵。
办学特色逐步凸显,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2021年学校获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总数达到9个。对标“升大”要求,将工学、农学、社会学科作为主要学科,扎实推进林学、翻译等12个硕士点的申报准备工作,力争新获批硕士点4-5个。构建根植于地方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潜力学科分层分类建设体系,实施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发展计划,大力推进学科内涵发展,凸显“三文”“三黄”“三化”办学特色。2023年学校8个科技小院入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其中7个科技小院已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名单,“榆阳沙棘科技小院”荣获全国科技小院大赛陕西区赛一等奖,科技小院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农业、材料与化工2个硕士点顺利接受了教育部专项核验,教育专业硕士点顺利通过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的专项检查。首次获批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研究生教育类)1项,首次获得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研究生外语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遴选校内导师228名、行业导师134名、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所兼职导师141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00多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长,2023年学校9个硕士点、18个领域(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达到223人,在校生数达到453人。截至目前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15篇,其中SCI50篇,核心以上48篇;授权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00多项,研究生已经逐渐成为学校科研的主力军。目前已有2届研究生100多人顺利毕业,就业率高达93.76%,其中考取高水平大学博士研究生9人,应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6人,在乡镇和事业单位工作30多人,在国有企业工作30多人,赴新疆基层工作2人。
人才引育量质齐升,师资队伍迸发新活力。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深入推进“三个第一”强师行动,全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榆溪学者”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后备青年教师培育计划、博士学位教师倍增计划等4项工程,着力培养“大先生”师资队伍。成立榆林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强与榆林本土专家的交流合作。每年斥资60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三年共引进博士及高层次人才160余人。实施“青年教师培优工程”,鼓励学校40岁以下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数达132人。依托“秦创原”平台,强化“柔性”引人才,从西安交通大学聘请高水平人才担任化工与化学学院院长、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柔性引进专家7名,累计引进外籍教师16名。实施“榆溪学者”人才计划,选聘“榆溪学者”17名,为人才向上发展铺设阶梯。开展“四有好老师”评选活动,22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被评选列入“四有好老师”榜单,为全校教师树立“卓越标杆”。选派优秀教师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挂职锻炼,利用假期拉开大培训、大学习、大提升,推进全体教师专业化成长。设立名师工作室,建立“名师+骨干+新入职教师”的结对帮扶模式。打造师德建设新平台,构筑师德引领新高地,获批陕西省师德师风教育基地。新晋升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4人,入选省市先进工作者、三五人才、三秦人才、科技新星等近65人,入选省市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名单13人。坚持重实绩、重贡献导向,构建在竞争中成长的追赶超越新机制,配套绩效改革,修订职称评审办法、分类评价办法等,打破“大锅饭”,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教职工名利双收,极大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内生动力,使躺平的站起来,站起的跑起来,在全校形成了人人跑政府、跑企业、跑校友的追赶超越生动实践。
科学研究态势更加向好,社会服务展现新作为。坚守“扎根榆林,服务陕西,面向陕甘宁蒙晋,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以高度契合地方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榆央企省企、广度联合省内外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发展路径,深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一手拉紧政府,一手拉好企业,靠态度、靠能力、靠贡献获得认可和支持,主动与大院大校合作,小手拉紧大手。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7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纵横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4.55亿元,实现了项目获批数量倍增、质量飞跃。全方位推进榆林高质量发展,在打造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上狠下功夫,与榆林市政府、中国工程院冯起院士团队共建“院士工作室”,参与共建能源陕西实验室、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获批省级科研平台13个,“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8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级一等奖6项(参与5项)。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在秦创原落地转化,多项成果入选秦创原科技成果展。依托榆林高新区共建大学科技园,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反哺人才培养,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主动对接地方需求,成立乡村振兴学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成立新能源学院和陕北民歌学院,主动服务地方需求。依托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与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围绕榆林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关键问题、瓶颈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与华为、陕煤集团、达内科技集团、新道科技股份公司、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陕西圣桑集团、上河集团等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成果孵化中心等平台,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围绕榆林能源化工、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10条重点产业链,创办领办科技企业25家。由学校率先发起的“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正式成立,12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携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创一流。签署了第四轮省市共建协议,榆林市委、市政府支持新校区建设,一次性规划土地3540亩,投入50多亿元,预计2025年全面投入使用,每年预算内划拨1亿元,用于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再获重量级高校对口支援,至此形成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高水平大学“多对一”的对口支援格局;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沙地相关性疾病联合研究中心”;与安徽理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新疆理工学院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校校合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4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由ABC咨询机构编制,旗下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CNUR)同步发布。ABC咨询机构深耕全球高等教育,累计研究世界各类高校超5000所,编制的研究成果深受教育界和社会层面高度认可,为广大考生升学、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媒体传播力度高,包括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以及中国网等在内的权威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国内数十所顶尖高校、众多垂直领域全媒体全平台转载引用,实现排名结果全网全覆盖,权威性和影响力再上新台阶。该排名一贯坚持分段分类分析,主要排名均建立在同年度评级结果基础上,总量和均量兼顾,同时考虑指标因果逻辑关系,不同大类采用不同评价模块。
上一条:【党代会专栏·发展巡礼】 高举团旗跟党走 勇立潮头建新功
下一条:【党代会专栏·发展巡礼】省级标杆院系:文学院融合地方文化打造“四位一体”党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