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破旧的校旗、一本本沉甸甸的教材、一张张满载历史记忆的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静静的陈列在绥德师范(简称绥师)校史馆。从这些革命传家宝里,让我们重读了这所百年师范的红色印记。
绥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韩秀晋毕业于绥师,对绥师的历史如数家珍,他向记者讲述了绥德师范的百年历程——
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是一所红色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学校创建于1923年,原名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绥师)。1924年夏,中国共产党员、西北革命的播火者、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李子洲任校长。当年初冬,西北第一个中共组织在此创建,学校成为西北革命的策源地。1934年学校更名为“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1941年2月学校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接办,更名为“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解放战争后期与绥德分区党校合办。1950年5月学校更名为“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2017年7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绥德师范学校并入必威Betway东盟体育,成立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绥德师范校区,同时保留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校牌。
红色绥师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当时众多青年的命运,出生于绥德县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生李子洲便是其中一位。在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李子洲从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进而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者,并成为西北地区共产主义运动的早期领导者、中共西北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韩秀晋介绍,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绥师是重要的阵地。李子洲就任校长以后,先后邀请王懋廷、王复生、田伯英、杨明轩等进步知识分子来校任教。由此,绥师掀起了一场革命教育和教育革命,使绥师成为继榆林中学之后,陕北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让绥师一批进步师生积极向党靠拢。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绥师于1924年11月成立中共绥德小组,也是陕北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
1924至1925年,绥师所属部分党员名单里有43位党员,这也是绥师1924年成立基层党组织的有力证据。绥师党组织建立后,迅速发展到陕北各地及毗邻省份,北至府谷,南至宜川,西至宁夏银川,东至山西汾阳等地的党团组织,都是由绥师师生组织建立的。西北革命的火种就此在绥师点燃,形成了燎原之势。
在192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校长李子洲宣示了“为以马克思主义唤醒青年,唤醒农民、工人及一切劳苦人民,改造中国,进行革命,建立人类最科学最美满最理想的共产主义中国”的就职意愿,并要求学生“求学勿忘革命,革命勿忘求学。如求学而忘革命非真求学,革命而忘求学非真革命”。李子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全面抛弃旧教材中的糟粕,以《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主义ABC》等马列主义课程作为人人必学的课程。并以反迷信、反唯心主义、反保守,提倡唯物史观、科学人生观、宇宙观为提纲,精选古今中外名家文豪或文艺著作、经典原文、经典要义以及马恩列斯原著摘录为内容自编讲义,作为国文课本教材。
1929年6月18日,李子洲在狱中病逝。1940年,毛泽东亲笔题词称李子洲为“陕北共产党奠基人”,朱德在李子洲墓碑上题词“陕北共产党发起人”。2000年7月15日,习仲勋为李子洲题词“一代英烈 千秋功臣”。
挽救绥师
1943年2月,习仲勋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警备区政治委员。他对更名后的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十分重视。当年4月,西北局从延安大学中学部抽调一批青年到绥德师范和米脂中学以学生身份开展工作,齐心是主要带队人,到绥德后,齐心被编在绥师思想最活跃的秋三四班级学习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学校发生了“贴黑头贴子”(写匿名信贴在校内墙上)、“打石头”(教员杨典被石头打伤)等案件。而此时正值陕甘宁边区开展整风运动,绥德地委对案件十分重视,不仅派地委宣传部长李华生同志来学校蹲点,作为地委书记的习仲勋还亲自来绥师作相关报告。
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和受“抢救运动”的影响,一时间,“特务如麻”的阴影和“逼供信”、“假坦白”的气氛笼罩着绥师,全校学生不被怀疑者所剩无几。这些事件引起了绥德地委和习仲勋的重视,决定把绥师作为绥德地区整风运动的重点来抓。为了安定人心,挽回不良影响,习仲勋邀请学生家长到绥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召开有学生家长参加的校内外3000人干部群众大会。进一步宣传党“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的政策。从那以后,绥师的整风运动逐步走上了稳妥健康的轨道。
在绥师整风运动中,齐心经常作为学生代表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运动后期参加绥师党总支工作,担任总支委。由此齐心和习仲勋在工作中接触的机会就增多了,彼此增加了了解和信任。
1944年4月28日,在绥德地委后院的一个窑洞里,齐心和习仲勋举行了婚礼。抗大总校副校长兼教育长何长工作为证婚人、抗大总校负责人李井泉、独一旅旅长王尚荣、政治部主任杨琪良、绥德专署专员袁任远等参加了婚礼。
荣光绥师
在绥德师范校史馆杰出校友照片墙前,韩秀晋介绍说,绥德师范是播种西北革命火种的地方。建校百年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杰出人才,3位校友成为副国级领导,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陕西省委书记,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学校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
1941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多名学生代表题词“奋斗”“学而时习之”“艰苦奋斗”“团结第一”;校友刘澜涛1993年1月5日,为学校题词“革命摇篮,育才基地”,1994年为学校题写了校名“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校友马文瑞2000年6月1日,为学校题词“陕北革命的策源地”;校友齐心于2000年6月10日,回母校探访时为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2000年7月15日,习仲勋同志亲笔为学校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
迟浩田、彭珮云、许嘉璐、贺晋年、汪洋、安志文、柳随年、张汉夫、白纪年、白介夫等领导都曾为学校题词。
2021年7月5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绥德师范和中共陕北组织创建”学术论坛在榆林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榆林,共同研讨绥德师范和中共陕北组织创建。绥德师范杰出校友、原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张汉夫作了《绥师培养了我》主旨报告。
“大哥这次回绥德我一直陪同,从绥师到杨家沟再到吴堡东渡黄河纪念馆,大哥一路讲述他革命的故事。虽然已是92岁的老人了,可耳不聋眼不花,头脑非常清楚,对参加革命的过程记忆犹新。17岁跟随中央红军东渡黄河,直到退休前只回过3次老家。工作太忙,倒是我去北京看他多一点,这次回来也是了却大哥的一桩心愿,再回家乡看看,以后机会不多了。”张汉夫的六弟张汉平对记者说。
现年92岁高龄的绥师校友张汉夫,14岁就考上了绥德师范学校(二十八班),同年在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担任学校青年团总支书记,同年参加了八路军攻克国民党盘踞的镇川堡的战斗。
1947年底,张汉夫被组织选调到亚洲部(当时党中央在转战陕北时的代号)政治部工作。1948年随中央机关由陕北杨家沟出发到河北省建平县南庄,在中组部干部处工作。1949年3月进入北京后,继续在中组部干部处工作,参与研究干部职务任免程序、管理权限和考察方法等一系列适应新中国成立后新形势要求的干部管理办法,主要从事省部级以上干部的考核管理等工作,1955年被任命为中组部巡视员。在此期间,兼任过中组部机关团总支副书记,当选为部机关党委委员、中直机关团委常委。
1988年3月,张汉夫任人事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在部党组领导下,协助部长具体领导了人才流动、干部调配、专家工作、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非教育系统留学人员管理和国务院管理干部的考核、任免等工作。在此期间,兼任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93年3月起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任社会福利组副组长、组长。
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绥德师范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雄说,绥德师范并入必威Betway东盟体育4年多来,在省、市、县及学院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绥德师范校区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方面做出了亮点和特色。2020年起,招收了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陕北革命史研究和干部培训工作也稳步推进。在新的发展阶段,校区将赓续红色革命基因,坚守“奋斗”初心,发扬百年师范传统,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红色资源的挖掘与研究,开创干部培训工作新局面,力争将绥德师范校区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革命研究教育基地和陕甘宁晋蒙区域一流的小、幼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文章来源:陕西科技报
文章链接:http://szb.snkjb.com/sxkjb/20210915/html/page_01_content_000.htm
上一条:必威betway官网入口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获批
下一条:时政新闻眼丨陕西考察第二天,这个主题很鲜明